宅家隨想
武梅
這天午后,我最終被窗外陽光的萬千巨手牽扯著走下樓去。腳踏土地的那一刻,頓感如一棵久離泥土、幾近枯萎的小苗,被植入濕潤松軟的泥土里。風輕如紗,拂面柔滑。綠地上的花草,早已鮮嫩油亮,潤如美玉,欲滴的碧翠,將久被電腦、手機輻射得酸澀迷蒙的雙眼,撫慰得舒適、晴明。恍然明白,原來,鐵門已截留了我多日的春光。

想想,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對時間這樣模糊,對日子這樣模糊,對季節這樣模糊;對享受工作的忙碌那樣渴盼,對腳踏泥土的踏實那樣渴望,對仰望星空的遐想那樣渴望。

2020的新春,是一個不平常的新春。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了中華大地。一時間,親情被阻隔了,清風被阻隔了,陽光也被阻隔了。美酒佳肴不再是人們的追求,小小的口罩卻成了搶手貨。面對危及生命的疫情,一些人勇敢地逆行,奔赴抗擊新冠病毒的前沿陣地;一些人響應號召,以“宅”的方式為社會做貢獻,過起了不知今夕何夕,不知季節變換,“享受”著吃了睡睡了吃的“安逸”日子。我就屬于后者。
然而,這是怎樣的一種“安逸”呀?每天一睜開眼睛,手機里便會跳出一串串該死的數字,帶著芒刺一般,扎得我焦慮、心痛、擔憂、驚懼。這樣的日子,讓我整天坐臥不安,連本該“不覺曉”的春眠,也被撞擊、啃咬、撕扯得支離破碎。
我想到往常的日子里,每天披星戴月地出門,追隨著夕陽的身影歸家,一整天被冗繁的事務糾纏,時常感到疲憊、憔悴。于是,我特別渴望能夠每天睡到自然醒。醒來,安然地微微欠起上半身,擁被閱讀自己喜歡的書;或打開手機,聽聽輕音樂,看看新聞,和好友聊聊天;當然也可以沒有任何壓力地胡思亂想一番。想起床了,隨意著一襲松松垮垮的居家服,蓬頭垢面地走到陽臺上,對著陽光、清風和遠方,伸一個放松、提神的懶腰。然后走回室內,用清水抹一把臉,吃一頓只有一片面包,一杯牛奶的簡單早餐。然后就可以坐定,將內心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整理成文字,嗒嗒嗒地傾吐在電腦屏幕上。那時,我覺得這些對于我來說,常常只是奢望。

然而,一夜之間,原本認為的奢望就成了現實。它來得那么突然,那么出人意料,那么不容分說。多好呀!不用起早貪黑地趕路,無需應付忙碌而繁雜的工作,可以昏天黑地的睡,隨時想吃吃想喝喝,大把的時間堆在面前,讀書吧,寫作吧,做自己喜歡的事吧。然而,很快我就發現,這被新冠病毒強加的安逸,其實并不是安逸;它于人,實是最痛苦的折磨和煎熬。因為,它附帶的除了讓你失去感受親情、走近自然、輕松生活、愉快工作的幸福和自由,還有每天鋪天蓋地的新增、疑似、死亡、封城、隔離的消息帶來的擔憂和驚懼。安然讀書、嫻靜寫作,我有些做不到了。也突然對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感同身受。原來,當國難來臨,社會遭受損失,生命受到威脅時,哪怕一芥草民,也不會安然于事外,這便是人之固有的良知與責任吧。
此刻,我更明白,疫情當前,那些白衣戰士們,毫不猶豫、毅然決然地在請戰書上莊嚴地簽下自己的名字,按上鮮紅的手印;那些忘我工作在疫情最前線,非得上級對他們下達“強制休息令”才戀戀不舍地離開工作崗位;那位有南山一般偉岸人格,已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一邊告誡世人,遠離湖北,遠離武漢,而自己卻一頭扎進武漢這個疫情最嚴重的地方,是因為他們都有著一顆“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赤子之心。作為一個常人,我也才更切身地體會到,忙碌地工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親近自然是人類最高的享受。讀書也好,寫作也罷,不僅僅需要空閑的時間,更需要有良好的心境。

良好的心境來自哪里?來自國泰民安,來自能夠奉獻,來自得到尊重,來自回歸自然。
其實,這流氓病毒也以它最為流氓的方式告誡人們,愛護動物吧!尊重生命吧!熱愛自然吧!因為,“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你想得怎樣的結果,完全取決于你如何和它們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