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里夕陽紅正濃
文/安徽 淮上老驥
最近參與了幾次老年人的活動,和他們有機會近距離地接觸和交流,他們平和的心態,陽光的面貌,向上的精神,極大的觸動和感染了我;他們豐富的閱歷,細膩的情感,堅韌的性格,讓我對那些耄耋老人有了新的看法和認識。
今年四月初,我和淮南硤石詩詞學會的四十多個成員一起去了滕王閣、井岡山、龍虎山等地采風。我們乘坐的大巴車上了高速公路,我前后觀望了一下,只有兩三個比我年輕或年齡接近的,大部分都是六七十、七八十歲的老人,其中八十二歲的兩個,八十歲的三個,七十九歲的三個!
我在心里打起鼓來——俗話說:七十不留食,八十不留宿,這樣大年紀的人沒有專人陪護怎敢出門?而且是去登山!跟這樣一群“白首老者”外出,內心不踏實,倒不是嫌棄他(她)們,而是為他(她)們的安危擔憂,為我們的行程是否能夠順利進行而犯疑。
和我同坐的是蔡家崗的沈先生,看上去他平靜祥和,文質彬彬。由于陌生,開始我們都沒怎么說話,我只是和坐在后面的周會長簡單交流了幾句。到了第一個服務區,車子停了下來,大家做了簡單的調整后,大巴再次轟鳴著駛上高速公路。由于下車時我主動攙扶了幾個看上去年長的老人,很快我們就顯得熟識了起來。通過交流,得知和我同坐的沈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師,今年七十一歲了。他業余時間除了寫點詩詞外,最大的愛好就是集郵了。據介紹,他收藏的郵票有珍品、甚至還有極品 。他的藏品在區域范圍內展示評比曾拔過頭籌,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人曾為他題過詞、寫過信。他還簡單介紹了自己當年從事教育事業的一些難忘的經歷和感慨,敘述中慢條斯理,字字句句透露著他平和穩重、與世無爭的心態。
坐我右側的是一位王姓老先生,今年八十二歲了,白皙的皮膚,矍鑠的雙眼,安詳的神態,很容易就能讓人看出,他絕非一個平庸之人。果然不出所料,經過簡單交流了解到,他是一位離休老工程技術人員,享受正處級待遇。他為人低調,說話慢聲細語。行動中,幾次我要攙扶他,都被他很客氣地婉拒了;下車上山,我要幫他提著包裹,他都用了帶有山東特色的口音,微笑著說:“行,我行,謝謝您!”
到了井岡山五龍瀑,那里的山路又高又長。我想,這些七八十歲的老人肯定會在山下找個地方休息了。導游把我們分成兩批,體力好的先行,約好集合的時間和地點,大家就分批行動了。可等到我們游完了五龍瀑,他們已經在黃洋界等著我們了,只是有些路段他們乘了纜車而已。
登上黃洋界,正趕上云海涌動,大半人高的圍墻外,遠處的山峰時隱時現,宛如海市蜃樓,大家都駐足觀看。已經七十六歲高齡的老推劇表演藝術家楊敏老師個兒矮,踮起腳來也看不到墻外的美景。正在她著急時,一個滿頭銀發,身材瘦小的老頭兒很快蹲下身去,摟緊楊老師的雙腿,努力地向上抱起,讓楊老師飽了眼福。一打聽,方知那個老者是楊老師的夫君,已經七十九歲了。我很快舉起了相機,正要按動快門的瞬間,我停了下來,我想,別打攪了他們此刻的幸福,就讓這美好的瞬間,永久珍藏在我們的記憶里吧!
第二天,我們一行登上了龍虎山的象鼻峰,還沒來得及觀賞勝景,一聲嘹亮悠長、極富陽剛的“吼吼”聲,吸引了我,幾個年輕的外地游客也停了下來,一個男青年還拿出手機調出秒表計數,最后發出由衷的感嘆:這個老先生要是去參加喊山大賽,他也一定獲得第一名!順著他的目光,我看到原來是我們同行的李先生。滿頭的銀發下,一張黝黑執拗的面孔,時時透射出自信、陽剛和向上。在路上我就了解到,他七十五歲,平時愛運動、練聲、唱歌,據說一口氣能喊好幾十秒呢。他的一曲《我愛五指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看到楊敏老師顫動的滿頭銀發,我就會自然聯想起她在慶祝建黨九十周年演唱會上,邊歌邊舞時美妙而略帶滄桑的唱腔,輕盈而又穩健的舞姿;看到周文龍會長那略帶書生氣的眼神,矜持的學者風范,就會聯想到到他不顧年近七旬,一方面勤奮創作,一方面對會員有問必答,循循善誘的情形;看到八十高齡的陳開廉老先生緩緩移動的腳步,憨厚的笑容,就會自然聯想起他怎樣克服沒上過學的困難,刻苦鉆研詩詞格律,并且在淮南市征文比賽中(詩歌組)榮獲二等獎的感人場面。
從他們身上,我發現幾乎都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熱愛生命,科學生活,心胸豁達,樂觀向上,有所追求,日求寸進。他們平時嚴格自律,勤奮學習與鍛煉,以形成堅韌的性格、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體魄。
誰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依我看,這里夕陽紅正濃!大海之所以博大深邃,是因為他能降低自己的高度,納川兼容;高山之所以偉岸永恒,是因為他心無旁騖,穩固腳跟;溪流之所以那樣流淌自如,是因為他的隨遇而安,清純無形。
可愛的老人,可敬的白發,你們是人生一道亮麗的風景!祝福你們:老來長吟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