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哲學學會考察調研 國家級大宗煤電固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基地 褚昭亮 11月20日上午,淮南市哲學學會組織來之安徽理工大學、淮南師范學院、淮南聯大、淮南職業技術學院、淮南工貿學院和市委黨校的60余位理事及會員,赴淮南東辰集團國家級大宗固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基地,考察調研我市變廢為寶,綠色發展的特色產業。這是市哲學學會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淮南高質量綠色轉型發展實際相結合的一次具體的理論實踐活動。 作為聞名遐邇的“能源城”,淮南是全國十四個億噸級重點煤炭能源工業基地、六大煤電能源基地之一。全市每年新增煤矸石、粉煤灰等煤系工業固廢物2000余萬噸,如果治理不好將會成為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攔路虎”。走煤電固廢綜合利用的綠色環保治理之路,不僅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而且是徹底解決淮南市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途徑。因此,治理固廢、變廢為寶,就成為淮南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 2019年,淮南市被批準為全國50個大宗固廢物綜合利用基地之一、安徽省2020年綠色發展試點示范基地。淮南市委、市政府搶抓機遇,將煤電固廢物綜合利用產業列入淮南“十四五”期間,五大百億重點發展產業。 淮南東辰集團大宗煤電固廢物綜合利用項目,為淮南市大宗煤電固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基地潘集園區一期建設工程。園區利用原潘一礦工區約1100畝土地建設潘集基地,消化利用朱集東礦、潘三礦、 潘二礦、潘集中心選煤廠、田集電廠、潘三電廠等煤電企業的煤系固廢物。項目建設包括粉煤灰倉儲加工生產線、煤矸石原料加工陳化生產線、全煤矸石陶粒生產線、陶粒板材(墻材)生產線、超細粉煤灰功能填料生產線、煤矸石卸煤坑及鐵路引入線6個子項目工程。 淮南東辰集團以創新發展為引領,為發揮煤矸石陶粒特有的輕質高強多孔耐磨等功能優勢,推動煤矸石陶粒在中高端功能性建筑中的應用,與武漢理工大學、安徽建筑大學聯合開展了“高強微細連通孔煤矸石燒結陶粒應用技術開發”和“基于煤矸石燒結陶粒的輕質超高性能混凝土開發”的科題研究。這項研究在鋼箱梁橋面鋪裝、橋梁構件連接、預制構件、裝配式建筑、鋼管混凝土、建筑幕墻、海洋浮臺工程、橋梁維修加固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11月9日上午,淮南東辰集團國家級大宗固廢物綜合利用基地潘集園區40萬方陶粒項目聯合試運轉正式啟動。該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該系列產品以煤矸石為主要原料,采取獨特的技術工藝燒制而成,具有保溫、抗滲、隔音、抗腐蝕以及強度高等特點,是一種優質綠色建筑輕骨料,可廣泛應用于橋面鋪裝、路面鋪裝、建筑構件、屋面防水保溫、污水處理、園林綠化等諸多領域。 淮南東辰集團攜手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袁亮等34名國內知名專家委員成立了安徽煤電固廢物綜合利用研究總院和院士工作站。先后與北京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安徽建筑大學、煤礦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工程實驗室、生態環境部南京科學研究所、中國建材集團、西安墻體材料研究設計院等科研院校達成合作,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科研攻關力度,已申報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參編5項行業標準,參與7項重大課題研究。 淮南東辰集團創大生態園,過去曾是經過30年開采而形成的采煤塌陷區,土地沉降、荒草叢生、坑塘遍布,嚴重影響了礦區生態環境和當地農民的耕作和生活,制約了當地農業經濟發展。2007年以來,該集團創大公司實施了3000畝塌陷區綜合治理工程,探索出了采煤塌陷治理的創大模式。截至目前,創大公司復墾面積達1180多畝,傾力打造水波蕩漾、亭臺樓榭、果木蔬菜、水產畜禽等具有自然景觀、休閑娛樂、農業體驗旅游、生態養老于一體的國家4A級多功能生態旅游景區。 在展示大廳,我們對東辰集團的發展目標有了新的了解:那就是東辰人秉持習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高標準、高起點、嚴要求,著力把這里打造成“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綠色環保、持續發展”的國家級大宗煤電固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基地。 煤電固廢物綜合利用產業是淮南市實現高質量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具有強烈的引領示范作用。我們寄希望于淮南東辰集團乘黨的二十大東風,扭住綠色發展的特色產業不放松,為把淮南打造成“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城市、國際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編審:張純林 |
|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50fk.com
淮南圖片網 版權所有
地址:淮南市陽光國際城南區7號樓507室
備案號:皖ICP備15022074號-2
電話:13505548206、18949682288
郵箱:1147587489@qq.com
網站特聘律師:胡蓉
技術支持:淮南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