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是第15個世界急救日,今年的主題是“急救與日常及災難中的危險”。淮南市紅十字會組織安理大醫學院紅十字志愿服務隊等志愿者走進淮南市田家庵區洞泉社區廣場,開展“救在你身邊平安在家們——應急救護進社區活動,為社區居民傳授日常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識和積極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意外傷害的自救互救能力。當天安徽理工大學醫學院紅十字志愿服務隊承擔的省紅十字會“益行計劃•一起學急救”志愿服務項目也同時啟動。
紅十字運動起源于戰地救護,和平時期普及應急救護是紅十字會法定的責任 。當今社會不段增多的各種災難、意外事故和突發急癥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安全。而意外發生后救命的黃金時間僅僅只有4分鐘左右,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怎樣才能盡量挽救生命、減少損失?在專業救援隊伍到來之前,面對事故現場,用怎樣的方法進行自救或救人?急救不只是專業醫生的事,而是與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學習掌握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是每個人必備的生存技能。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將每年9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世界急救日”,旨在呼吁世界各國重視應急救護知識的普及與推廣,讓更多民眾掌握急救技能,最大限度減少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降低傷殘率。
當天,9名具有全國應急救護師資資質和豐富實際教學經驗的市紅十字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邊示范邊手把手教練居民,老人摔倒怎么扶,心臟病發作怎么辦,孩子吃東西卡住怎么處理,外出鍛煉摔斷胳膊腿如何救護,在家切菜、燒飯切傷燙傷有哪些緊急處理方法,磕破傷怎么止血包扎、遇到火災、燃氣中毒、觸電、交通事故怎么應對等等人們日常常見的傷害和急癥簡單有效的應急方法,尤其是教授居民隨時誰地利用身邊的物品就地取材及時施救,毛巾、衣服、被單、樹枝、棍棒、書本、報紙、糧袋、座椅等成了救命的東西,讓居民們大開眼界;并教授大家用手機下載“中國紅十字會掌上學堂”急救軟件,通過手機指導學習身邊的急救方法;通過圖文并茂的展板講解和發放3種急救宣傳手冊向居民們講解。過往、休閑的居民饒有興趣地圍觀學練,上街買菜的68歲的劉奶奶雖然腿腳不靈便可還是堅持跪下練習心肺復蘇,她說她和老伴都有心臟病,萬一啥時發作了可怎么辦,自己一點要學學,回去也交老伴。正在遛狗的周先生急忙跑過來,說之前鄰居觸電了就是不知道怎么處理等救護車來了就晚了。回娘家的趙女士帶著8歲的女兒路過急忙停下腳步娘倆一起學,她說孩子不小心卡住是常有的事,以前就碰到過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辦。拄著拐杖、坐著輪椅、帶著小板凳的老人們學的最認真,他們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多進社區多普及。100多名社區居民和工作人員學習了常用救護知識,20多名志愿者為居民發放1000多分宣傳材料提供指導服務。淮南市紅十字會也將和安理大醫學院紅十字會組織志愿者繼續走進其他社區,加大普及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