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保義鎮舉辦二月二龍燈會

疫散花開,春暖大地。2月21日,農歷二月初二,省級非遺“保義二月二龍燈會”在壽縣保義鎮人民廣場舉行。上午九點二十八分,鎮長余守全致辭,并宣布保義龍燈會開幕。



壽縣是楚文化的故鄉,民間藝術璀璨。每年的農歷二月二,壽縣保義鎮都會舉辦舞龍、劃旱船、大頭娃娃、走高蹺等民俗表演活動,街頭巷尾鑼鼓喧天,彩龍勁舞,鞭炮齊鳴,祈福新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因疫情歷經三年按下“暫停鍵”,今天保義鎮五大戶,五色彩龍終于又舞動起來。常家白龍象征圣潔,張家青龍象征希望,夏家紫龍充滿吉祥,黃家黃龍喻意富貴,洪家紅色代表火紅。



據鎮委宣傳委員薛貞軍介紹:保義鎮地勢較高,十年九旱,百姓生活用水十分困難,被稱為“曬網灘”。舊時,每逢“二月二”,鎮上張、常、洪、黃、夏等五大家族齊聚鎮南五福寺議事,同時每姓出一條龍進行沿街表演。


壽縣保義人,把舞龍表演當作是一種信仰,一種精神追求。二月二早上,家家戶戶門口都備好鞭炮煙花迊接龍的到來,只要舞龍的隊伍一到就鞭炮齊鳴。祈求祥龍給自家帶來好運!


“三春放彩龍抬頭,五福生根曬網灘。”農歷二月二,保義人熱血沸騰,到處人頭攢動。保義人舞動的不僅僅是民風民俗,更是對幸福平安生活的祝福與祈盼。


撰稿編發:沈道銀
攝影:王振春 劉曉明 金廣良 曹前輝 道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