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雪楓將軍為國捐軀七十八周年祭
淮上老驥
叱咤風云經廿載,沙場懾敵智能全。
出生入死殲倭寇,掠地攻城走貴川。
統領雄師西進捷,身先士卒北征旋。
英才神妒魂歸早,青史留名后世傳。

依韻和淮上老驥《彭雪楓將軍為國捐軀78周年祭》
陽光雨林
鐵骨錚錚意志堅,浩然正氣譽人寰。
追求真理崇忠勇,轉戰江淮衛軒轅。
奉獻青春驅日寇,捐軀碧血染新天。
緬懷先烈承遺愿,革命精神代代傳。

步韻胡會長《彭雪楓將軍為國捐軀78周年祭》
張雨生
經歷沙場二十年,功勛業績兩齊全。
拯民衛國名橫宇,除暴安良血灑川。
殲敵東西南北戰,宿營林野雪風旋。
樹皮糠菜充饑腹, 壯志凌云永世傳。

步和淮上老驥《彭雪楓將軍為國捐軀七十八周年祭》
魏龍恩
一里死生三七年,千山萬水嘆雙全。
北征東進騁驍將,討蔣抗倭流血川。
操筆創刊歌拂曉,隨營辦校看飛旋。
黨人榜樣毛朱贊,雪亮中華楓種傳。
【一里死生】彭雪楓生于七里莊,犧牲于八里莊。一生三十七年只位移一里。【拂曉】彭雪楓所辦之《拂曉報》。【隨營】彭在杞縣所辦的隨軍學校,并親任校長。【黨人】毛澤東和朱德為彭題詞“共產黨人的榜樣”。












彭雪楓簡介
彭雪楓(1907年9月9日-1944年9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杰出指揮員、軍事家,參加過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征,組織過土成嶺戰役,兩次率軍攻占婁山關,直取遵義城,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進軍天全城,通過大草原,是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他投身革命20年,被毛澤東、朱德譽為“共產黨人的好榜樣”。為了紀念彭雪楓,在安徽省宿州市、蒙城縣等地均建了彭雪楓紀念館,或以雪楓命名的公園或學校。
為國捐軀
1944年1月1日,發表《一年來的軍事工作》一文;1月19日,在朝鮮獨立同盟第二次盟員大會暨朝鮮義勇軍華中支部成立大會上作《中韓兩民族攜手并肩作戰》的演說;同月29日,對四師直屬部隊作《我們是政府的衛隊和老百姓的護兵》的報告。
1944年8月15日,率四師主力五個團在泗洪縣半城鎮大王莊舉行西征誓師大會,冒暑西征;同月23日,指揮部隊首戰肖縣西南的小朱莊,擊斃頑軍縱隊司令王傳授及其官兵三百余人,俘敵一千三百人,并爭取了吳信榮部起義,首戰告捷。
1944年9月上旬,率部繼續西進,滌蕩各地頑軍,基本上收復了豫蘇區八個縣的地區;同月10日,圍殲夏邑縣八里莊頑軍李光明支隊,戰斗進行得十分順利,至11日,全殲頑軍一個支隊,俘支隊司令李光明等千余人。是役,彭雪楓同志親臨前線指揮,不幸中流彈犧牲,時年三十七歲。
成就貢獻
軍事
1938年與活動于睢縣、杞縣、太康一帶的張震、蕭望東部配合,多次打退日軍的“圍剿”。隨著抗日隊伍的壯大,1939年,彭雪楓率部繼續向東挺進,建立了以永城為中心的抗日民主政權。
1938年至1944年,彭雪楓率領新四軍第6支隊進行了大小戰斗3760次,累計殲敵4萬8千余人,在運皖東北地區,組建了騎兵團,并在洪澤湖地區取得了著名的淮北反“掃蕩”作戰(又稱33天反“掃蕩”斗爭)的勝利;取得了敵我傷亡比例5:1的輝煌勝利。
教育
1938年11月26日,在河南杞縣傅集成立新四軍游擊支隊隨營學校,彭雪楓親自兼任校長,該校為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的前身。
文學
1938年9月29日彭雪楓創立《拂曉報》,并在該報發表以革命為主題和戰術指導的文章60余篇,為革命斗爭提供了精神力量。
彭雪楓將軍,身先士卒,首登長沙城,喋血八角亭,四渡赤水,用智慧和才智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揚我中華國威。彭雪楓的一生只有短短的30年,他建立了豫皖蘇抗日民主根據地、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和新四軍第四師,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彭雪楓出生在七里莊,犧牲于于八里莊,他一生只走了一里路,但是他的精神卻永永遠遠的留在人民心中,激勵人民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