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印象(3)
猶勝春朝秋色濃
淮南圖片網赴大通區九龍崗采風掠影
文/邵嘉 圖/采風人員
2020年11月8日,應淮南圖片網大通分站站長邵嘉的邀請,網站部分常委、特約作家、特約攝影師、特約評論員等一行13人,興致勃勃前往大通區九龍崗采風。
秋風颯爽、晴空萬里、氣溫適宜。美麗的鴛鴦湖畔居然還綻放著嬌艷的海棠,金黃透亮的白楊樹葉,在陽光下揮舞著。遠道遷徙而來的鴛鴦們已經依戀上這片美麗的湖泊,它們或游弋在清澈的湖面,或依偎在水中的枯樹枝上,享受著悠閑愉悅的秋日時光。攝影師們爭先恐后地去捕捉它們美麗的身影,其他人也情不自禁拿出手機,要把這和諧美好的秋景永遠的定格。







徒步一段崎嶇的土路,大家來到了早已名聲在外的淮南“天目湖”。站在高崗上極目遠眺,碧空如洗,湖水被陡峭的懸崖抱在懷中,更襯托出它湖水碧玉般的深邃。連綿的群山逶迤,四周生長的金燦菊花,以及變色的構樹葉、干枯泛紫的粉黛草,都為這沉靜的小山脈增添了風采。





下一站,我們來到了九龍崗“龍池”。在這里,我們看到一些環衛工人正在忙碌著,她們平整土地、種植樹木、給干涸的土地澆水,整理被過度炸石開采而千瘡百孔的山體。新種植的櫻花樹、海棠樹一片接一片,相信待到明年時,它們一定能綻放美麗的花朵。“龍池”的對面有一個緩緩的斜坡,遠遠你就會看到,在嶙峋的石崖中間,保留著九龍崗最早的煤炭運輸鐵軌和一個有著沉重歷史感的隧道。工字形的鐵軌已經被雜草覆蓋,芊芊的植被掩去了它曾經的輝煌。大家紛紛打卡,留下難忘的瞬間。




當大家來到九龍崗泥塑家周理老師的工作室后,無不驚嘆周老師的泥塑水平之高超。今年66歲的周理老師三年前開始自學泥塑,至今已制作出大量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名人泥塑作品,為九龍崗“民國小鎮”增添了濃厚的文化色彩。疫情防控期間,他創作了鐘南山、李蘭娟兩位抗疫先鋒的頭像作品,為疫情防控加油。











隨后,在鄉道里轉了好久,我們找到了錢都督府,它是晚清官員錢玉興的宅邸,被列為淮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軍進犯我東海海域,時任浙江巡撫劉秉璋奏請朝廷,調派總兵錢玉興參與鎮海防務,他英勇抗敵,多次擊退來犯之敵。后光緒十二年,劉秉璋升任四川總督,錢玉興隨之入川,被提升為重慶鎮總兵,署四川提督。從大門口精美的抱鼓石,屋檐下精美的木雕斗拱,房檐上精美的瓦當和四角挑檐的影墻,都可以看出這座府邸曾經的輝煌。








不知不覺夕陽漸沉,但大家意猶未盡,不顧“龍池”南面山脊陡峭,亂石橫陳,道路難辨,依然興致勃勃地尋石問路,終于到達山崖的至高點,拍攝到最美角度的風景。夕陽的余暉灑在美麗的秋山上,站在山崖上俯瞰大地,“龍池”的水越發的透綠,猶如一塊完美無瑕的帝王綠翡翠,大家不由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麗的秋色讓人喟嘆、流連忘返,尤其是對美的東西更是敏銳、執著的攝影師們,他們似乎都有著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這次秋游在大家依依惜別聲中落下帷幕,大家相約,等今年第一場大雪覆蓋大地時,同去八公山采擷大自然冬季的美景!
(編輯:老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