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南圖片網專欄作家潘集鄉村采風
武 梅
5月24日上午,淮南圖片網專欄作家農村采風活動在潘集區舉行。
五月的潘集,榴花火紅,麥田金黃,酥瓜飄香。淮南圖片網專欄作家一行10人,在總編王運超的帶領下,深入潘集農村開展了鄉村采風活動。這次活動,旨在感受農村新氣象,體驗農民新生活,歌詠農村新面貌。
潘集區是淮南市典型的農業大區,近幾年,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文章,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瓜果蔬菜產業。潘集區的經濟和文化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我們首先參觀了位于平圩鎮店集村的潘集書法俱樂部。在村部二樓的一個百余平米的大辦公室里,正中擺放著一張巨型長條桌,桌上筆墨紙硯一應俱全;四面的墻壁上,掛滿了書法作品。行書瀟灑飄逸,草書龍飛鳳舞,楷書雍容端莊,隸書珠圓玉潤。這一件件書法作品,讓人贊嘆不已,讓人無法想像,這些行云流水、力透紙背的書法都出自農民之手。

據介紹,由于店集村有傳統的書法積蘊,活躍的書法愛好者就有20多人。2016年開展“兩學一做”專題教育時,有黨員書法愛好者就提出,希望有個固定的習書場所,把這些愛好者集中起來,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這個提議立刻得到了村支部的積極回應。于是,2016年5月14日,潘集區書俱樂部在店集村誕生。如今,書法俱樂部已經成為店集村延續鄉村文脈的載體。它不但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及地域特色文化,也使村民增強了情感交流和鄰里之情,營造了和諧的村居環境。
離開店集村,在王運超主編的帶領下,我們又參觀了位于祁集鎮黃崗村的“淮南市金太陽苗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知道我們要來,黃崗村黨支部黃書記早早在“淮南市金太陽苗木種植就業扶貧車間”門前迎接我們。黃書記帶著一頂草帽,給人以樸實親切之感。他帶領我們參觀了果園。在一望無際的果園里,梨樹、桃樹、柞樹、葡萄樹,郁郁蔥蔥,果實累累。樹下,散養著大白鵝和雁鵝,果園里還養著鴕鳥和孔雀。我們遠遠地看到一處高樹,一問,黃書記說,那是竹柳,它們生長的地方是開挖魚塘的土堆起來的,加上竹柳本來就高大,所以,那一片樹木就顯得異常突出。黃書記說,現在果園里的果實都還沒有成熟,等到秋季果實成熟的季節,你們再來這里采摘水果,吃我們這里散養的雁鵝肉,還可以在魚塘里釣魚。我們心里充滿了期待。


黃書記還給我們介紹,這個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其中就業扶貧車間200平方米,公共就業服務中心90平方米。這個扶貧車間,在吸納貧困勞動者就業的同時,還為貧困戶及附近勞動者就近提供就業崗位、技能培訓等服務。車間定位美好鄉村主導產業,結合“精準扶貧“,拓展鄉村旅游——自然田園風光生態百果園、綠色采摘園和生態養殖園,包括綠色無公害蔬菜、水果、科技食用菌種植、家禽自然放養、休閑垂釣。初步建成祁集鎮農村新型農業主體的典范,成為祁集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16年以來,栽種各種樹木200畝,其中梨樹約80畝、葡萄約20畝、桃類約10畝,其他綠化苗木約90畝。目前,祁集鎮黃崗村就業扶貧車間通過整合扶貧資金項目投資,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
剛剛過去的5月18日,是淮南市第三屆潘集酥瓜節暨扶貧農產品產銷對接會。我們的這這次潘集鄉村采風活動,當然也不會錯過潘集酥瓜。
最近幾年,酥瓜成了潘集的一張小小名片。它以香、甜、脆、酥,成為沿淮地區的特色瓜果,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目前潘集酥瓜種植面積達1.5萬畝,酥瓜生產合作社、企業共36家,種植戶3500戶左右,全區從事酥瓜生產人員2萬多人,年產值2.2億元,瓜農戶均增收2萬元。可以說,小小的酥瓜,為潘集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大的貢獻。

此次活動開展得很圓滿。一天的采風,讓我們感受到:如今,黨的政策好了,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村也已成為人們的向往地方。我為生在潘集這片沃土而感到自豪。
(注:武梅,淮南圖片網潘集分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