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觀天下第一塘偶記》 詩人:汪海 長堤臥水接天層,小艇攬客寄游人。 浪拍柳岸吞宿雨,風(fēng)牽葦葉寫新青。 碧波搖櫓漁歌聲,沃野平疇織繡錦。 莫道江南多秀色,陂塘此處即天庭。
長堤臥水接天層,遠(yuǎn)看堤連碧波,碧波接天邊云層 扣“望觀”(遠(yuǎn)看),寫大塘開闊感 。 小艇攬客寄游人。船家招游人,游人乘艇托情看塘 “攬”“寄”加煙火氣,景里有人 。 浪拍柳岸吞宿雨,浪拍柳岸,卷走岸邊殘留宿雨 “吞”寫活浪,塘像“主動(dòng)接納”殘雨 。 風(fēng)牽葦葉寫新青。風(fēng)輕扯葦葉,葉尖掃出嫩綠痕 “牽”“寫”不直白說綠,軟動(dòng)態(tài)顯新青。 碧波搖櫓漁歌聲,碧波上搖櫓濺水,漁歌隨波飄 避“小艇”重復(fù),加聲色(看+聽) 。 沃野平疇織繡錦。塘邊平田(黃綠紅)像織的彩布 視線轉(zhuǎn)遠(yuǎn)景,暗寫塘的水利價(jià)值 。 莫道江南多秀色,見此塘,覺得“別總夸江南了” “莫道”鋪墊,為夸塘攢勁兒 。 陂塘此處即天庭。指眼前這塘:比仙境實(shí)在好看 “此處”扣“偶記”,抒情是真心美贊。
《望觀天下一塘偶記》詩詞解析 1. 長堤臥水接天層(詩人“望觀”的開篇:從遠(yuǎn)看寫塘的大氣)- 場景。 詩人站在“天下一塘”的長堤上,低頭見堤身像人臥在水面,不高不陡,順著堤往遠(yuǎn)處望——堤腳浸在碧波里,碧波盡頭連上天際,天邊的云一層疊一層(淡天、薄云、綠水),堤像條軟線,把“水-天-云”的層次串成一片,沒有斷點(diǎn),一眼望到塘的盡頭。 - 妙處:“接天層”不是瞎寫,是扣“望觀”(詩人遠(yuǎn)看的動(dòng)作),寫的是“大塘才有的開闊感”,配“天下一塘”的名頭。 2. 小艇攬客寄游人(詩人近看的“互動(dòng)”:塘景不只有景,還有人)- 場景 詩人往堤邊的塘面瞧,蘆葦叢旁泊著艘小漁船,船家斜坐在船幫上,朝路過的游人揚(yáng)手“上來坐坐,看塘清楚”;游人踩上艇,手扶著船舷,眼睛盯著塘面的波紋——那模樣,像把“想好好看這塘”的心思,全放在這艇、這水里了。 - 妙處:不用“小艇載游人”,偏寫“攬”(船家主動(dòng)招客)、“寄”(游人托情),是詩人特意加的“煙火氣”,讓大塘景里有小互動(dòng),不冷清。 3. 浪拍柳岸吞宿雨(詩人用的“活細(xì)節(jié)”:浪不是死的,是“會(huì)動(dòng)的”)- 場景 詩人走到柳岸邊,見柳根、岸石上還留著昨晚的宿雨(一小洼一小洼,沾著泥點(diǎn));塘里的浪輕輕拍過來,拍在柳根下時(shí),“嘩啦”一下就卷走了那些小洼雨——不是“沖沒”,是像塘自己“吃”掉了殘雨,連濕痕都收得干干凈凈。 - 妙處:“吞”是詩人寫活這句的關(guān)鍵!把浪寫成“有動(dòng)作、能‘接納’的存在”,不是硬寫“浪拍岸”,讓靜的宿雨、動(dòng)的浪,全成了塘景的一部分。 4. 風(fēng)牽葦葉寫新青(詩人筆下的“軟動(dòng)態(tài)”:風(fēng)不猛,綠不輕)- 場景 詩人轉(zhuǎn)頭看岸邊長的蘆葦,風(fēng)從塘面吹過來,沒吹得葦葉亂晃,只輕輕扯著葦葉尖兒(“牽”得軟乎乎的);葦葉被扯著往岸頭歪,葉尖掃過濕泥,像有人拿支嫩綠色的筆,在岸邊“畫”出一道一道淺綠的印子,新鮮得能看出是剛冒的青。 - 妙處:詩人不直白說“葦葉綠了”,用“牽”(風(fēng)的軟)、“寫”(葦葉的動(dòng))把“風(fēng)催綠葦葉”寫成“畫畫”,軟乎乎的動(dòng)態(tài),和塘的平和感對得上。 5. 碧波搖櫓漁歌聲(詩人加的“聲色”:塘面不只有景,還有聲音) - 場景 詩人抬眼望塘中央,陽光照在水上,泛著碎碎的綠波(不是整塊的綠,是亮閃閃的碎光);一艘小櫓船飄著,櫓桿從水里“吱呀”抬起來,帶起一串水珠,又“啪”地扎回水里——搖櫓的人隨口哼起短歌,歌聲順著波飄過來,飄到詩人站的堤邊。 - 妙處:避開前句“小艇”的重復(fù),用“搖櫓”寫船的動(dòng)作;還加了“漁歌聲”(聽覺),讓詩人筆下的塘面,又能看(碧波、搖櫓)、又能聽(歌聲、櫓響),不單調(diào)。 6. 沃野平疇織繡錦(詩人的“視線轉(zhuǎn)移”:塘不只是塘,還養(yǎng)著周邊) - 場景 詩人把目光從塘面挪到堤外,見一大片平平整整的田(沒有高低坎),稻子淺黃、豆子濃綠、辣椒鮮紅,一塊一塊拼得整整齊齊,像有人拿彩線織的花布,緊緊挨著塘邊——一看就知道,這田是靠塘水澆出來的。 - 妙處:詩人不只寫塘本身,還寫塘“養(yǎng)出來的美”(田野),暗合“天下一塘”(水利工程)的用處,讓景不只是“好看”,還有實(shí)在的意義。 7. 莫道江南多秀色(詩人的“鋪墊”:先擺老說法,再夸自己見的景) - 場景 詩人看著眼前的塘、田、柳、葦,心里想著“平時(shí)總聽人說‘江南多秀色’”,但再看看腳下這方塘,忍不住覺得“別總提江南了”——不是江南不好,是眼前這景太打眼,得先把老說法放一邊,才能好好夸它。 - 妙處:“莫道”是詩人特意加的“抬杠式鋪墊”,為下句夸塘攢勁兒,讓后面的贊美不平淡,像心里話,不是套話。 8. 陂塘此處即天庭(詩人的“收尾真心”:夸的不是所有陂塘,就是眼前這處)- 場景 詩人指著腳邊的“天下一塘”,心里特別確定——不用想江南的秀色,就這處陂塘:長堤接天、浪吞宿雨、風(fēng)畫新青、櫓搖歌聲、田像錦緞,比說的“天庭仙境”還實(shí)在、還好看,這就是最好的景。 - 妙處:“此處”是詩人寫得最貼的詞!扣死“偶記”(記自己眼前所見),不是泛夸“陂塘美”,是“就這處陂塘美”,和前六句的實(shí)景全對上,抒情是真心的美贊“陂塘之美”。
|
|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50fk.com
淮南圖片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地址:淮南市陽光國際城南區(qū)7號樓507室
備案號:皖I(lǐng)CP備15022074號-2
電話:13505548206、18949682288
郵箱:1147587489@qq.com
網(wǎng)站特聘律師:胡蓉
技術(shù)支持:淮南訊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