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曾導演過一部很有名的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該片講述水泉小學的高老師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親,只有十三歲的女孩魏敏芝被找來臨時代課一個月。水泉小學學生輟學情況非常嚴重,當時只剩二十八個人。高老師臨走時再三叮囑魏敏芝,一定要把學生看住,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不會教書,但她牢記著高老師的叮囑,緊緊地看守著學生。十歲的張慧科為給家里還債,輟學進城打工去了,她決心把他找回來。人海茫茫,環境陌生,她歷經曲折,終于在電視臺臺長的幫助下,找回了張慧科。影片表現出魏敏芝堅強不屈的性格。 由此我聯想到高皇鎮的扶貧工作。高皇鎮黨委、政府,在扶貧工作中,本著“一戶也不能落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想方設法,多思路,多層面,多角度,全方位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帶領全鎮人民在共同富裕奔小康。體現的是黨和政府,牢記使命,心系群眾,攻堅克難,一心為民的主人翁精神。 扶貧工作是近幾年政府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一鼓作氣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富民強國偉大目標道路上必須克服的一項難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扶貧工作的講話中,多次提到:全面小康路上,決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因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致富,加快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加強社會安定團結,加速社會主義建設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高皇鎮黨委和政府一班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農村工作和扶貧工作的會議精神, 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貫徹習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認識扶貧工作的重要意義,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把精準扶貧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積極行動,制定周密的扶貧工作計劃,從黨政一把手,到全部科室成員,全體動員,包村包戶,投入到扶貧工作中,為高皇鎮的全面振興和發展作出了極大的努力。 高皇鎮位于潘集區東部,東鄰懷遠,西靠淮潘公路,北跨泥河,南依淮河,與市區隔河相望。是潘集區一個較大的農業重鎮。全鎮轄區總面積76.2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1個社區,257個村民小組,5.4萬人口。境內湯漁湖灣,是淮河干流上的21處行蓄洪區之一,是淮南市民的大糧倉和菜籃子,為淮南市人民的生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由于高皇鎮境內無廠礦和大型企業,經濟來源渠道少,缺少支柱產業支撐,而且境內的湯漁湖灣又經常遭受洪患,基礎設施較差,致使鄉村經濟薄弱,全鎮經濟相對落后,這也使得高皇鎮貧困村的數量相對較多;又由于大病、殘疾、無勞動能力等多種原因,也造成了全鎮貧困人口較多。這些都是制約高皇鎮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的重要因素,因此,高皇鎮的脫貧攻堅任務也十分艱巨。 但鎮村兩級領導干部,在上級政府和領導的關懷和指導下,在扶貧工作中,不等不靠,首先壓緊壓實扶貧工作責任,嚴格落實包保責任人,實行網格化管理,責任到人。鎮黨委與各村簽訂脫貧攻堅責任狀,與全體機關干部簽訂承諾書,配合幫扶聯系人,幫扶干部真正深入一線,深入貧困戶了解真實情況,因戶施策,制定行之有效的幫扶措施,為貧困戶脫貧致富出主意想辦法,扶貧工作成效顯著。截止2018年底,全鎮7個貧困村有6個出列、1134戶2958人實現脫貧。 其次,大力實施產業扶貧,開展特色種植養植業扶貧工作,創新推進“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輸血”不如“造血”,扶貧是“幫扶”而不是簡單的“施與”, 幫是為了不幫。換句話說,幫助再多的錢物,都不如給貧困戶找到掙錢的方法和門路。貧困戶能夠自立自強起來,靠自己的能力走出貧困,這才是扶貧工作的最終目的。高皇鎮黨政領導,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開展扶貧工作: 一是強化園區建設。高皇鎮充分發揮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帶動作用,利用財政扶持資金入股大戶,建成了大集村特色種養業扶貧產業基地、段灣村鄉村旅游產業扶貧基地、民主村蔬菜扶貧產業基地等特色種植業和養植業扶貧產業基地,每年可增加貧困村的集體經濟收入1.8萬元。集中利用財政扶持資金105萬元入股大戶建成孫崗、朱崗、蘇咀、勝利等貧困村特色種植業基地2處,特色養殖業基地1處,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6.3萬元;二是加強主體帶動,培育安徽眾森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淮南運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合作社、經營大戶,建成蔬菜產業扶貧產業園、葡萄產業扶貧產業園、食用菌扶貧車間、現代農業觀光園、特色經果林扶貧產業園、林木繁育基地、水產養殖示范基地。采用土地入股、資金入股,運用訂單、股份、勞務等方式,實現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村、貧困戶對接,構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三是支持貧困戶自種自養。對有條件的貧困戶,鼓勵他們自種自養,充分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支持他們實施特色種植養植業扶貧到戶項目,幫助貧困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開展訂單生產,實現社會化服務;四是想方設法為貧困人口安排就業崗位,實現就業脫貧。這些幫扶措施的實施,成就了一批脫貧致富的典型 朱崗村段某先天殘疾,沒有勞動能力,家里生活一直貧困?;茨鲜泄ど叹址鲐毠ぷ鹘M進村后,就幫助其籌措資金,在村里開了個小商店,解決了他的就業問題,大大改善了他全家的經濟狀況,實現了脫貧致富。我去采訪段某時,他滿懷感激地說:“如果沒有扶貧,沒有商業局扶貧工作隊干部的幫助,就沒有我家現在的幸福生活?!泵裰鞔逡魂牭某谭澹莻€勤勞的農民,可因身體殘疾,不能人事重體力勞動,因此,家庭生活一直貧困。扶貧工作隊進村以后,了解到他家的情況,為他家申請貧困補助的同時,將扶貧產業項目帶到他家讓他選擇。程峰身殘志堅,選擇了適合自己的養殖業。他在家養了三頭牛,又和妻子一道,利用家里的七畝責任田,建起了10個蔬菜大棚,采用科學種植法,合理安排種植時間和種植品種,分別種植了蘿卜、萵筍、芹菜、香菜等蔬菜,做到不同的時間都能有蔬菜上市,提高了家庭的經濟收入。如今,程峰一家不僅穩定脫貧,而且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光明村陸友春前幾年因病致貧,政府首先幫助其享受了低保補助、簽約家庭醫生、改建了危房、減免了新農合費用,最主要的是對他家進行了就業扶貧和產業扶貧。根據他的家庭情況和他的身體情況,政府幫助他建起小型養雞廠,發展養雞產業。如今,陸友春全家的經濟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觀,戰勝病魔的信心也大增。 第三,全面落實健康脫貧政策。俗話說,人吃五谷雜糧,哪能不生病?就全鎮的貧困人口來說,因病致貧占有很大的比例。我采訪大集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徐勇時;朱崗村扶貧工作隊干部舒軍生時,他們都說,本村的貧困戶,大都是因病因殘致貧。因此,健康脫貧也是扶貧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針對這些情況,鎮黨委、政府和扶貧工作隊,首先全額為所有的貧困戶代繳新農合費用,鎮衛生院還免費為貧困人口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并對一般貧困戶發放300元醫療救助卡用于醫療自付部分,對有慢性病和重病患者發放500元醫療救助卡用于平時住院自付部分。這些政策,為貧困戶的健康筑起了一道防線。龍窩村貧困戶何文田,就是一個健康脫貧的最大受益者。十幾年前,他因一場自己全責的交通事故造成高位截癱,完全失去勞動能力。頂梁柱的倒塌、高昂的醫療費,把整個家庭拖入貧困之中。十幾年來,由于對家庭和孩子存有愧疚,對自己身體的擔憂,他曾經對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是妻子的不離不棄和無微不至的照顧,才使他放棄輕生。但由于家庭的重擔全壓在妻子身上,最近幾年,他的妻子也積勞成疾,一家人的生活陷入更大的貧困之中。開展專項扶貧工作以后,政府首先將他家定為建檔立卡戶,享受各項政策補助。特別在醫療保障方面,更是給了全額的幫扶。為其代繳新農合費用、簽定家庭醫生服務、發放醫療救助卡,連他妻子生病住院,都是政府全額買單。我每次去他家走訪,何文田都會很感激地說:“共產黨對我太好了,對我全家都太好了。是黨和政府給了我活下去的希望,也給了我全家新的希望。我真心感謝政府感謝黨!” 第三,積極開展教育扶貧。“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是扶貧工作的總體思路。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撫智。因此,教育扶貧是徹底穩定脫貧的重要推手。鎮領導非常重視教育扶貧,他們根據《潘集區學前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園幼兒資助實施細則》(潘扶組【2018】14號)、《關于做好2018年“雨露計劃”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潘扶組【2018】6號)等文件精神,本著不讓每個孩子因貧失學的原則,盡最大能力加大教育扶貧力度。為掌握第一手資料,他們對全鎮貧困戶子女就學情況進行全面的摸底排查,然后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幫助貧困戶解決教育扶貧資金問題。至今,全鎮沒有發生一例因貧輟學的事件。 第四、突出光伏扶貧項目實施。目前,我鎮的貧困村已由原來的7個減少到1個,而且計劃今年(2019年)出列。除了上面所說的那些扶貧措施的實施以外,得益于政府突出光伏扶貧項目的實施。高皇鎮在2016年開始建成村級光伏發電站,并于當年年底并網發電,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帶來收益。2018年、2019年,各駐村工作隊又多方籌措資金,不斷加大投入,分別在民主村、朱崗村、大集村、蘇咀村、段灣村等貧困村興建光伏電站,發展村集體經濟,全面提高集體經濟收入,帶動全村脫離貧困。 除此之外,鎮黨委、政府在扶貧工作方面,還注重強化日常工作管理,認真做好貧困人口動態管理工作,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最終,只有一個目的:以奮斗的姿態,振興高皇鎮的經濟,讓全鎮人民共同富裕,一戶都不落下,把高皇鎮建設成為潘集區,乃至淮南市的經濟強鎮。 但完全打贏脫貧攻堅這場戰役,還需要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要靠政府、領導、群眾團結一心,同心同德,共同奮斗。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上級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在全鎮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取得脫貧攻堅戰役的完全勝利。高皇鎮一定能夠興旺發達,繁榮富強;所有的高皇人民,都一定能過上富裕安康的好日子。 |
|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50fk.com
淮南圖片網 版權所有
地址:淮南市陽光國際城南區7號樓507室
備案號:皖ICP備15022074號-2
電話:13505548206、18949682288
郵箱:1147587489@qq.com
網站特聘律師:胡蓉
技術支持:淮南訊網